咨讯动态
生态智库建设新趋势:绿色创新与碳中和|2024新型智库治理论坛平行论坛五
中心咨讯 2024-12-09

1130日,由南京大学与兰州大学共同主办,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和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处共同承办的“2024新型智库治理论坛”在兰州顺利召开。本届论坛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智库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题,来自全国智库界、思想理论界的数百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使命任务与前沿热点,为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决策咨询体系的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1130日下午,以“生态智库建设新趋势:绿色创新与碳中和”为主题的平行论坛五在兰州大学城关校区(西区)观云楼101召开,60余名专家代表围绕主题各抒己见。平行论坛邀请了11位专家分享生态智库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路径,以及实践中的先进理念与典型做法。由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院长严飞教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司文选副教授分别主持论坛上下半场,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育宝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葛建平教授分别对上下半场作了精彩点评。

上半场主持人 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严飞

上半场开始,丽水学院中国(丽水)两山学院副院长代琳教授介绍了中国丽水两山学院的建设和生态文明研究,特别强调学院在推动浙江省绿色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突出贡献。他指出,丽水市是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试点市,学院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代教授提到,学院不仅聚焦高质量绿色发展,还结合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推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他希望通过继续深化学术研究和社会合作,推动绿色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主任胡晖教授分享了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在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指出,智库作为政策建议和决策支持的重要力量,应通过智库报告、课题研究等形式,推动绿色创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胡教授重点介绍了该中心在碳市场建设、绿色金融和双碳政策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强调智库应加强与政府及学术界的合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推动社会各界对绿色发展的认同。

江西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胡凯教授在发言中探讨了智库建设面临的困境,特别是组织架构不稳定、政策支持不足和研究队伍建设不充分等问题。他提出,智库应加强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提升决策咨询能力。胡教授还提到,智库成果转化存在困难,主要体现在成果报送渠道狭窄和成果认定方式单一。他建议,智库应拓宽成果转化渠道,创新成果认定机制,提升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胡教授强调,智库应加强与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合作,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和实践。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高级记者蒋建科教授结合自身的媒体经验,探讨了如何通过媒体推动绿色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他提出,媒体在普及绿色理念、推动政策落实和增强社会认知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蒋教授分享了“负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并强调农业领域碳转化技术的重要性。他认为,智库应借助媒体平台,扩大绿色创新和碳中和政策的传播范围,推动全社会对碳中和目标的共识形成。蒋教授还指出,智库应与政府和社会各界合作,促进绿色技术和理念的广泛应用。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高级记者,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蒋建科

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谭倩教授在发言中提出,生态智库在碳中和时代应扮演思想引领者、创新推动者、政策建议者和社会动员者四大角色。她认为,智库应加强基础研究,推动政策创新,促进产学研合作,加速绿色技术成果的转化。谭教授特别强调,智库应关注社会动员,营造良好的绿色发展氛围,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决策支持。她还指出,智库应关注气候变化、绿色金融和碳交易等领域,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育宝教授在点评中总结了上半场发言的核心观点,强调绿色智库在推动政策创新、碳市场建设和绿色科技转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智库应加强实体化建设、跨学科合作和成果转化。王教授特别提到,智库不仅要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还要注重实践应用,为国家绿色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全方位支持。他还建议,智库应加强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合作,促进绿色技术和政策的快速落实,推动绿色创新的广泛应用。

上半场点评人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王育宝

下半场主持人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司文选

下半场开始,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庆华教授在发言中深入探讨了碳中和目标下绿色智库的使命与职责。他指出,智库不仅要关注政策理论研究,还要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实用的对策和建议。黄教授提到,生态智库应注重理论创新与实践结合,通过跨学科合作促进绿色技术和政策的快速转化。他强调,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智库应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参与绿色转型,并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智库办孙轶恺主任在发言中探讨了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他提出,能源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核心路径,智库应加强能源政策的研究与创新。孙主任认为,智库应关注能源结构优化,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时加强碳交易市场的建设,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他还指出,智库应在绿色能源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全球成功经验,为我国的能源转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智库办主任、高级工程师 孙轶恺

第一财经研究院于舰院长在发言中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碳中和目标的紧密联系。她指出,绿色智库应在推动生态文明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绿色技术创新方面。于院长提到,智库应加强对绿色发展的理论研究,同时关注政策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她认为,智库应通过跨部门合作,促进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西安财经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文彬教授在发言中提出,绿色智库的建设应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特别是碳中和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多学科研究。他认为,智库应聚焦绿色技术创新,推动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张教授强调,智库应加强对绿色政策的评估和反馈,确保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他还指出,智库应加强与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合作,共同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

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张再杰院长在发言中介绍了他对绿色经济转型的研究,特别是在推动绿色智库建设方面的思考。他指出,智库应在绿色经济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政策创新、绿色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张院长强调,智库应加强与学术界、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并为国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他还提到,智库应加强数据分析和政策评估,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莉娜老师分享了她在绿色金融和碳中和研究领域的经验。她指出,绿色金融在推动碳中和和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智库应深入研究绿色金融政策的有效性,并提供政策建议。刘老师还强调,智库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绿色投资和融资机制的建立,支持绿色项目的实施。她认为,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将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

下半场的最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葛建平教授对六位发言嘉宾进行了全面而专业的点评。他强调,绿色智库在推动政策制定、绿色技术创新和社会动员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指出,智库应聚焦绿色产业发展和碳中和技术的应用,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葛教授还提到,智库应加强对社会公众的绿色意识宣传,推动全社会参与绿色发展。在碳中和战略实施过程中,智库应更好地发挥前瞻性和综合性作用,促进政策与技术的有效衔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葛建平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智库作为战略研究和政策建议的重要支撑,在助推绿色创新和碳中和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本次论坛专家代表积极交流、充分探讨了生态智库建设发展的重要性与新趋势,以期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平行论坛五会场合照

 

 

撰稿:庞润宇、朱敬泽

校对:庞润宇、朱敬泽

排版:黄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