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由南京大学与兰州大学共同主办,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和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处共同承办的“2024新型智库治理论坛”在兰州顺利召开。本届论坛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智库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题,来自全国智库界、思想理论界的数百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使命任务与前沿热点,为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决策咨询体系的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11月30日下午,以“打造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健全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为主题的平行论坛四召开,南京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主任杨忠教授为平行论坛致辞,国家文物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就论坛主题进行主旨报告,会上发起成立全国革命烈士纪念馆联盟,其后13位专家分享了有关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的高质量发展和特色实践做法、先进建设理念和未来实现路径。论坛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由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处长邓攀主持,下半场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研究员赵玉蕙主持,上下半场专家发言结束后,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朱成山院长作了精彩点评。
平行论坛四现场
南京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主任杨忠为平行论坛致辞。他指出,革命烈士纪念馆是见证我们党奋斗历程的重要红色资源,是记录峥嵘岁月、承载革命文化的重要红色地标,具有重要作用。他介绍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的建设情况,阐释了革命烈士纪念馆联盟的宗旨,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纪念馆联盟未来发展的殷切期许。
南京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主任杨忠致辞
其后,在顾玉才会长、杨忠教授的见证下,举行了全国革命烈士纪念馆联盟发起成立仪式。会前,联盟发起成立单位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东北烈士纪念馆、龙华烈士纪念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7家场馆召开了筹备会议,一致讨论通过了联盟发起成立倡议书,就联盟构成、联盟宗旨、联盟任务、联盟机构与成员等达成一致意见。在顾玉才会长、杨忠教授的见证下,7家场馆代表进行了签约,完成了联盟成立仪式。
全国革命烈士纪念馆联盟发起成立仪式
国家文物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作了主题为“革命文物保护与传承”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物工作,多次就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发表重要论述,对革命纪念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后他从考古发掘、文物定级、馆藏文物修复和预防性保护等方面说明了馆藏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具体做法,并介绍了各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案例。
国家文物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讲话
上半场的发言环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副馆长丁在蕾首先作了主题为“唤醒革命文物时代价值 赋能红色文化赓续传承”的报告。丁副馆长主要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内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情况。他认为首先要做“厚”家底,强化革命文物的搜集与保护力度。其次,要做“实”研究,深化革命文物的价值挖掘与阐释。最后,还要做“靓”宣讲,唤醒革命文物的潜在生机与活力。此外,丁副馆长还倡导以此次论坛的召开为契机,坚决扛起革命文物保护的政治责任,促进跨界融合,努力探索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新路径,不断增强革命文物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为保护革命文物、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岭南文献保护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主任樊慧明作了主题为“以科技创新赋能文献保护”的报告。首先,樊主任通过介绍文献老化的原因指出目前我国文献保护工作十分紧迫。纸质文献保护目前主要包括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面临着近现代文献和现当代重要文献关注偏少、科技创新和文理工科交叉融合相对较少、产品对珍贵文献保护与传承的影响较少的问题。其次,樊主任介绍了研究中心的概况。研究中心成立于2021年,主要依托华南理工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2022年入选CTTI来源智库,主要研究纸质文献原生性保护对策、纸质文献利用技术服务、当代重要文献预防性保护对策。最后樊主任介绍了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成果,其中产生专利70余件,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信息化发展院数字政府研究所副所长冯雅进行了以“数智时代红色文旅新业态:生成逻辑、主要特征与发展路径”为主题的分析。首先,冯副所长介绍了智库的概况。研究所于2018年入选浙江省首批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2019年入选CTTI来源智库。其次,她指出数智时代红色文旅新业态发展呈现出多元化、智能化、沉浸式、交互式的特点,目前存在着以下五个问题:一是数字技术深度赋能红色文旅产业亟待加强;二是红色文旅新业态、新模式探索亟待创新深化;三是红色文旅项目差异化、特色化、影响力不够;四是高水平、适配性红色数字文旅人才紧缺;五是政策标准体系有待完善,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政策建议。
长安大学长安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金栋昌进行了“三位一体”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型智库的主题分享。金教授主要介绍了研究中心的大致工作。自2020年暑假起,他带领团队走遍陕西10地市、107县区级公共文化机构,以政策创新服务地方和行业。近三年,决策咨询报告被有关部门采纳14 份,其中5份获陕西省级部门领导批示。此外,研究中心还致力于以交叉学科视角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与自主知识体系、以政学研用整合公共文化服务地方机制。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红进行了“分众施策 科技赋能 内外联合 让革命文物成为文化建设的‘红色引擎’”的报告。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深耕纪念馆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与传承两个维度,挖掘理论、现实两大意义。她指出要分众施策,推动红岩文化育人“精准化”;科技赋能,推动红岩文化育人“智慧化”;内外联合,推动红岩文化育人“协同化”。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馆长刘亮分享了发挥“照金精神”时代价值 助力纪念馆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首先,刘馆长介绍了照金精神的主要内容,包含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扎根群众的工作作风,并于2021年9月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他指出发挥“照金精神”的时代价值就要守正创新,擦亮弘扬照金精神的特色品牌;坚守初心,加强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文物的保护;坚定信心,实现照金精神红色教育新突破。
上半场的最后由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强敏进行发言,发言主题为“保护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让革命文物焕发新时代光彩”。刘馆长指出近年来东北烈士纪念馆一直在谋划如何将数字技术优势和馆藏革命文物相结合,并进行一些有益探索实践,数字赋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初步形成以数字化为技术手段,以“科技+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新模式。其次,他介绍了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主要包括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最后,刘馆长展示了可移动文物展示利用工作和不可移动文物展示利用工作的部分成果。
下半场首先由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石培华主任发言,发言主题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与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打造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的思考”。首先,石主任对智库过往的工作进行了概述:一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研究服务国家红色旅游发展与红色文化传承弘扬;二是挖掘发挥高校优势,开展红色旅游、红色文化的相关研究;三是深入挖掘南开特色,立足服务天津红色旅游及红色文化发展。其次,石主任介绍了高端智库的发展现状与优势,并指出了高端智库发展中面临着资源分配与成果转化、国际合作与公众参与、理论落地与人才匮乏以及数字化挑战。最后,他分析了对于打造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的一些思考,主要包括:研究方向的探索、高端智库的角色与贡献和促进高端智库发展的建议。
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保管部副主任吴晓丽简要介绍了龙华烈士纪念馆的历史沿革,从文物征集、藏品保护、文物利用三个方面着重阐释了龙华烈士纪念馆的革命文物利用与保护现状。吴主任提出,龙华烈士纪念馆作为承载厚重历史与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其在文物征集上不断拓宽渠道、丰富品类,确保珍贵革命文物得以汇聚;在藏品保护环节,运用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模式,全力维护文物的原真性与完整性;在文物利用方面,积极创新思路与形式,通过多样化的展览展示、教育活动等,让革命文物走出馆舍,走进大众视野,从而充分发挥其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等多方面的独特价值与深远意义。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谢莹以“拓展革命文化展示平台 创新红色故事传播方式”为主题,介绍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在红色故事传播的实践现状。谢馆长指出,一是精心策展,展现革命文物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让文物在展陈中“开口说话”;二是走近群众,生动讲好红色故事,拉近与大众的距离;三是多方联动,全力打造“博物馆 +”传播矩阵,整合各方资源扩大影响力。最后,谢馆长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拓展革命文化展示平台,创新红色故事传播方式,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红色故事“火”起来,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文化支点和力量源泉。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杨瑾重点介绍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平台翻译中心(SNNU)的基本情况,从团队建设、管理运营、研究工作、数字化建设、对外传播等多个维度总结了智库建设的现状。杨教授强调,在智库建设的进程中,SNNU紧紧围绕国家战略、行业使命以及高校担当来明确方向。秉持着从“无”起步,逐步发展至“有”,进而实现从“有”到“优”的理念,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地打造出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发布平台,使其在文物保护相关领域发挥重要且独特的作用,为中国文物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副局长、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杨永清以“深化馆校合作 建设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为主题,介绍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的建设现状。他提出,建设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核心在于创新,要聚焦资源融合方式、行业知识体系、成果转化路径三大创新点。杨局长还强调,深化红色资源研究、打造内容体系至关重要。以用好红色资源为中心,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核与时代意义;以做大特色优势为关键,彰显雨花台独有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以精品成果产出为基础,借助馆校协同研究,推出高质量成果。通过这些举措,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筑牢根基,助力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光芒,为文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中南大学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易玲以“打造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智库 绘就文化公共服务宏伟蓝图”为主题,系统地阐述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建设所涉及的多方面内容,包括政策支持、时代任务、现存问题、未来走向以及实践范例等。易教授指出,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应着力推动跨学科研究,以此增强综合创新实力;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度融合,提升融合能力;健全跨部门协作与资源整合的有效机制;强化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效能;并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从而全方位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建设迈向新的高度,为文化公共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且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朱成山对发言专家进行了全面而专业的点评。朱院长指出,本次高端智库相关活动展现出了诸多亮点。首先,高端智库彰显出了其鲜明的特性。在政治站位上,紧密贴合国家战略需求与时代发展脉搏,有着高瞻远瞩的导向性;发言嘉宾体现出了行业内顶尖的专业素养与权威性,他们带来的见解与经验极具价值;而智库成果水平高更是对智库实力的有力证明,这些成果无疑将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相关领域产生深远的推动作用。其次,发言主题突出聚焦,全方位地展示了各智库、场馆的实践现状,无论是成功的经验做法,还是从中获取的有效启示,乃至现存的问题剖析,为整个行业的交流互鉴提供了丰富且详实的素材。同时,发言嘉宾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阐述,宏观层面能够精准地把握整个行业大的发展趋势,为我们绘制了清晰的蓝图,微观层面则深入到具体的智库机构,分享具有针对性和实操性的思考成果,让我们受益匪浅。最后,朱院长提出几点建议。其一,高度重视文件的引领作用。官方文件为革命文物高端智库的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与规范标准,应深入研读并贯彻落实其中的各项要求。其二,平台交流至关重要。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就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交流合作平台,要充分发挥其效力,促进各方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其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确是任重而道远。目前基础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保护好和利用好绝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各方协同起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每一项工作,共同将这份伟大的事业做好,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朱成山点评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亟待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的建设与发展,以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思维,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强有力支撑和建设性思路。本次平行论坛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建设各抒己见,从不同视角分享了宝贵的经验、前沿的理念与切实可行的策略,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智慧源泉。我们相信,此次论坛所凝聚的共识与激发的创新思维,将如同星星之火在未来有力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持续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高质量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撰稿:李梓萌 田欣 李玉婷
排版:黄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