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由南京大学与兰州大学共同主办,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和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处共同承办的“2024新型智库治理论坛”在兰州顺利召开。本届论坛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智库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题,来自全国智库界、思想理论界的数百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使命任务与前沿热点,为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决策咨询体系的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平行论坛三发言嘉宾合影
11月30日下午,2024新型智库治理论坛平行论坛三“企业与科研院所智库新动能:AI驱动下的变革与发展”在兰州大学逸夫科学馆召开。平行论坛三共邀请12位智库专家介绍智库建设经验与丰硕成果,通过研讨交流发先见之声、建睿智之言。论坛分为上、下半场进行。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孜孜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孜孜做了开场致辞。他指出,企业和科研院所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的智库研究离不开高效的数据获取和分析,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生成式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智库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需要共同探讨和面对。陈书记简要介绍了国网湖南经研院在智库建设方面的实践,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各智库单位能够以共同的智慧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为新时代企业和科研院所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上半场论坛由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三级职员(副院长)程津主持。
上半场的发言环节,中国移动研究院中移智库管理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刘晓宇首先发言,他以“‘一个方向、五个汇聚’:探索央企智库“集智聚力”新模式”为主题,介绍了中移智库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思路,分享了中移智库紧密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科技与产业创新、国家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前沿进行研究布局,有效汇聚产业、智库、人才、数智和品牌力量发挥中央企业智库决策咨询支持服务作用的探索和实践。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刘玉斌做了题为“AI赋能:地方高端智库建设的新机遇、新范式与新路径”的报告,从地方高端智库视角,探讨了AI赋能带来的机遇与创新路径。他分析了AI赋能地方高端智库的现状,指出AI在提升数据处理能力、打破思维定式、拓宽研究议题等方面为智库转型带来了新机遇。他认为AI将塑造智慧化决策咨询与交叉创新的智库新范式,打破学科边界,拓展知识边界,创新方法边界。他最后提出AI时代加强数据平台建设与智库联盟建设的智库建设新路径,指出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懂AI技术的复合型智库人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重点智库负责人倪永强教授演讲主题为“AI时代下一流大学智库的建设与指标体系的构建”。他分析了传统大学智库发展模式,指出传统大学智库具有学科导向、理论研究为主、学术评价体系、封闭性较强、资源依赖校内、被动式服务、单一传播渠道等特点。他从技术应用层面、业务流程层面、人才与组织层面、伦理与社会影响层面等几个方面分析了AI助力高校智库发展的思考。倪教授最后提出了AI时代一流大学智库指标体系,从AI技术应用能力、研究实力与成果质量、AI人才队伍建设、成果转化与社会影响力、管理与运营水平、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指标体系的构成和。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系主任汪永平教授以“AI驱动下‘红色工业文化发展与创新智库’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和新应对”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认为智库面临数据安全与信息保护、技术更新与人才短缺、文化冲突与融合等方面的挑战。为应对挑战,需致力于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持续加大对AI技术的研发投入,积极探索与AI技术的融合路径。
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文晓巍做了题为“基于数据驱动的乡村智库建设”的报告,首先介绍了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12345”协同发展战略,重点分享了“乡村智库万里行”的研究成果和影响。他强调调查研究与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信息处理中AI方法的应用。
南京奥派信息产业股份公司董事长徐林海分享主题为“基于AI大模型的专业建设数字化转型”,他分析了专业建设数字化背景、框架体系、数据基座、大模型基座、智能体应用和业务场景。他认为AI将成为专业数字化转型的基座,是提升专业竞争力的关键手段。徐董事长对AI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做了深入探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湖南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与智库建设部周湘智部长对上半场6位专家的发言进行了点评,他总结了发言专家的观点,结合自己长期以来开展智库研究的实践和认识,提出人工智能驱动智库建设发展的八个方面:一要敢于投入,对于AI手段的运用与实验室平台建设的投入不能犹豫;二要久久为功,目前AI应用尚处于起步手段,相关实验室和平台建设要有长远规划;三要培养人才,重点抓好数据技术、软件、需求三类人才的培养;四要善于转化,无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都要加强转化;五要推动合作,智库研究要加强共享和共建,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六要内外有别,注意数据安全风险;七要新旧结合,新的AI技术要与传统智库分析方法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发挥作用;八要迈向盈利,智库要具备盈利能力才能可持续发展。
湖南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与智库建设部部长周湘智
下半场论坛由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艾洪山教授主持。
下半场首先由赣南科技学院能源金属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赖丹发言,发言主题为“能源金属产业研究院在智库研究中对AI应用的思考”。她介绍了能源金属产业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和研究特色,分享了AI技术在相关研究中的初步应用情况,并对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她指出,AI应用的落地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需要推动AI技术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加强智库间的深度合作。
天津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中心、创新教育办公室主任李琳教授围绕“AI向善·技术进步与社会变迁的思考”做了发言,探讨了AI对人的智力发展、对社会治理的影响,分析了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他认为,AI技术只是基础工具和手段,如何更好地运用AI技术发挥有价值的作用更加值得重视和研究。
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教授、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人员李齐的发言主题为“人工智能治理原则框架及其失范和改进路径”,分析了AI治理的必要性,解释了AI治理原则概念内涵,重点介绍了AI治理原则框架体系,讨论了当前AI治理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AI治理原则的改进,李教授提出要建立多层次动态的AI治理体系,推动AI治理国际标准化进程,开发操作性强的AI治理指南,制定专门的AI治理法律法规。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科技发展部五级职员(副主任)刘聪围绕“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央企智库数智化建设探索与实践”主题进行发言,介绍了国网湖南经研院围绕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开展智库建设和研究的相关成果,重点分享了在数智化智库建设方面的思路和实践,最后对AI时代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央企智库研究范式和技术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渤海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卢剑峰发言主题为“AI大模型与智库结合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他分析了AI大模型发展现状,分析了AI大模型与高校智库结合的优势,提出了数字时代企业的信息困境和应对方案。他认为AI与智库形成能力上的优势互补,AI大模型与高校智库的结合将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和变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和信息化智库评价中心主任秦萍做了题为“三航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与服务创新——AI驱动下的变革与发展”的发言,分享了航空、航天、民航方向特色智库的建设与创新服务经验,介绍了技术学科新兴及热点研究主题分析、交叉学科的人才识别与评价研究、未来飞行器前沿技术预测研究等数个咨询服务案例。
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罗志坤
最后,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罗志坤对下半场6位专家的发言进行了全面的点评。他指出,各专家谈及的稀土研究、AI治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人工智能基础模型、“三航”等主题均是极有价值的研究领域,很多研究方向令人耳目一新。他结合自身专业重点谈了对国网公司企业智库建设的看法,认为国网智库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开展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要围绕绿色低碳和人工智能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对于AI时代如何加强智库建设,罗主任提了两个建议:一是要合作共赢,各智库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和专业特点,加强交流与合作研究;二是要做优做精,聚焦重点方向深入开展研究,打造特色品牌。
平行论坛三以“企业与科研院所智库新动能:AI驱动下的变革与发展”为主题,集结了全国多领域的智库专家,共同探讨AI技术赋能智库建设的路径与未来方向。与会嘉宾的精彩发言展现了智库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多元实践和创新思考,围绕理论体系、技术应用、行业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深刻见解,为智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启示。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深化了智库间的交流合作,也为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希望各智库继续秉持守正创新精神,以更加开放、协同的姿态,共同探索AI驱动下智库发展的新机遇,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撰稿:刘聪、何书耘、文博、高麟娜
校对:高麟娜、吴嘉敏、曹越
排版:黄筠惠